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2020-06-09 11:34:05 来源: 阅读:-

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Ann 是个设计师,每个月都要去旅行。比如上个月去学习了射击和驾驶飞机,再之前她跑到非洲待了一段时间。偶尔静下心来,会躲到那些深邃的禅宗寺院,眺望高山远水。或者陷入对飞艇曲线的着迷,无数个日日夜夜闷头钻研。Ann 对建筑设计也非常着迷,她曾去欧洲看德国国会大厦,却只为观察这座被纳粹纵火的建筑如何完成修葺,重现当年的美轮美奂。

这样一个猎奇心爆棚,今天奔去非洲,明天又想要去开飞机的设计师,是设计房子还是宇宙飞船?

你想多了,Ann 的设计空间仅在方寸之间。

她是 OPPO R11 设计师,一个解决问题的人。她会根据人们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相对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有一条牛 X 的曲线

画好它需要几个月

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当圆形、方形,甚至一条直线加入曲线元素后,都变得无比艺术,值得揣摩,手机机身曲线更是如此。

不同于我们日常接触的设计,Ann 的大部分工作都关照的是“毫厘之间”,处理的是“平弯曲直”。比如她刚刚完成的作品,是打造一条近乎完美的手机机身曲线。

她首先要找到一种“感觉”。“感觉”这个词模糊感性、难以描述又倏忽而逝,但它却是手机这个看起来冰冷又理性的工业设计的起点。

她想到了飞艇、银河、星空的梦境和流体力学。

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谁有完美曲线?别想歪了,可不是维密天使,是天上飞的飞艇。

“我脑子里的画面是子弹头的高铁,日本的新干线,飞碟的边缘……那是一种要闯入时空的感觉,是未来感。”Ann 说,“很多动人的东西都有完美的曲线,比如行星的星云带是曲线的,还有最早承载着人类梦想的飞艇也是曲线的。是曲线将圆、方、三角又或直线变成了无限种可能。”

Ann 在每次设计之前都会进行这样“恢弘磅礴”的脑洞开探。比如,她会想:十年后的设计是怎样的,太空飞船会发生什么变化,火星上还需要打电话吗?人类已经在皮下或眼球里植入芯片了吗?

“我们要做一种新的形体,就是这样很跳跃、往前跑的思路去想。当我们划定大的风格趋向时就会聚焦下来,但一开始是非常发散的。”

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一言不合就把车弄圆,德国设计大师卢吉·科拉尼就是这么任性。

她想到了德国设计大师卢吉·科拉尼的话——所有的星际物体都是圆的,而且是在圆形或椭圆形的轨道上运动,甚至连我们自身也是从圆形的物种细胞中繁衍出来的,我又为什么要加入“把一切都变得循规蹈矩”的人群行列呢?

最终,Ann 决定在手机上打破“平板机身”这一审美惯性,确定了曲线作为R11设计的主元素。

但究竟是一条怎样的曲线呢?

消费者已经看惯了手机的平板机身,并且目前在市场能找到的产品中,大部分产品趋向四平八稳。但他们对手机背面的大弧度也并未抱有偏见。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数据来说话了,在大量消费者手感、外观以及各种细节的测试后,Ann 发现如果曲线能够更加圆滑亲切,认可度也将会大大提升。所以,当务之急,她需要把“提高曲线亲和力”的设计问题先解决掉。

这就是工业设计的难度所在。与其说是产品的设计,不如说是对用户心理的探寻。

“很多时候不是设计师在做设计,而是用户在做设计,用户在做选择。我们不能硬着头皮去做一个用户不喜欢的产品,而用户喜欢的东西在一个时间段里又是趋同的,因为人是有视觉逻辑和视觉记忆的。”Ann 告诉我。

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网友对 R11的曲线是这样看的:弯的?不对!平的?不对……是似平非平。

经过上百次的市场调研、模拟、微调、盲测后,最终 Ann 和团队找到了一个“似平非平”的设计。它看上去是平的,实际上却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很多段微弧线连续衔接,细看会发现弧线与直线之间非常协调。

“我们在弧与弧之间设置了衔接点,让曲线变得流畅,当它流畅之后,就不会出现让视觉断裂的‘肩胛线’。”

这就是 Ann 为 R11 所创造的曲线,它要兼顾视觉的锐利和手感的圆润,要看起来轻薄、用起来舒服,还要满足产品量产的可能性。


You can you up?Sorry

手机设计师的一天可没这么容易

Ann 离不开咖啡,她以这种方式不断往身体里注入激情和能量,保持对美的专注和清醒。

她每天最幸福的时段是和设计团队一起聚在会议室,聊新鲜的事、新鲜的技术和新鲜的行业信息。大家互相分享见闻、设计和一切美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时候并不完全以设计为导向,而是以欣赏和艺术的角度出发,可以是一个画展或一场表演。

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Ann 的脑洞有多深?也许藏了360个这样的设计展览也说不定。

James Turrell Immersive Light 大型回顾展

她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把大家的眼睛汇集在一起,然后让所有人的视野变得无限辽阔。她也希望把珍贵的时刻、创意、灵感、美术设计、有力的品牌与传播能力等等都凝聚在一起。

头脑风暴完,到了下午五、六点时 Ann 会开始沉下心来画图,将一天的天马行空、万千灵感如抽丝剥茧般绘制成一幅幅创意美图。这是一天中最枯燥、最漫长的过程,却也是精神最汇聚的时刻。

画图和打造模型对 Ann 而言像是一个孕育的过程。在电脑上做模型时,她会渲染做成各种虚拟的模样,就像是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全身心对待作品,会想象着怎样才能使它打磨得更好一些,调整到更完美的状态。

当设计团队完成对模型的打磨后,还要反复测试消费者的认可度——手感、外观以及各种细节都要经过实际使用的检测。“一个设计是否美,需要放到环境中去检验,融入、放大,看是否具有感染力。”

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看着超薄,摸着又不锋利,如此微妙的视觉临界点,说的就是它了。

类似于曲线的打造,Ann 就是在这样和消费者眼睛的反复“沟通交流”中产生了“恒定光影”的腰线设计——它能把人的视线固定在一定范围内,既不会将光线停留在一条线上产生“锋利”的距离感,又不会将光线分散到更大面积而导致侧边看起来很厚。这也是 R11 最巧妙聪明的地方,找到了那个难得的视觉临界点。


将理想照进现实?

这话没毛病

Ann 所做的工作是工业设计的一种。我们衣食住行所涉及的各种物品大部分都是从工厂流水线里被大批量生产出来的成品,那完成这些物品设计的过程,就是工业设计。

而产品天生具有功能性,这就要求设计定位与产品功能相辅相成,二者之间的匹配最为重要。比如酒瓶的细窄瓶口,既是为了适应人嘴张开的圆周平均值方便饮用,也是为了满足瓶身吹塑的加工方式。工业设计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使人们能更方便地使用它们,使其更好地发挥效力。然后在研究产品性能的基础上,工业设计还得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

在为 OPPO 设计 R11 的整个过程里,Ann 最大的挣扎和纠结是“我们怎么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像很多汽车有概念车,概念车到量产车是有变化的。我们怎么样才能尽可能地把视觉语言坚持下来,又能让产品保留我们最想留下的关键元素?”

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概念手机就像概念车 Setsuna Concept,说是能用100年,谁又试过呢?

正如手机设计,理想终须照进现实,不无道理。

对一个设计师而言,这个过程虽然艰难,却是让设计变成现实并推进量产最为重要的环节。

“首先我们要保留几个关键点,比如薄、弧度,这些其实都跟元器件有关系。我们希望这个曲线流畅优雅又能带来未来感。”元器件装载后,Ann 又对这条曲线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微调。

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由粗变细,由显性变隐性……那些年的手机天线终于不再只是天线了,现在变得充满诗意!

后来她又面临天线的问题。“你知道吗?这样完全被塞进手机背面的天线,我要让它看起来更加轻盈透气,不再有那种明显一根的感觉,说不定还得有点诗意。”Ann 笑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天线藏于视觉的元素中,当你看到它,你会知道它的功能是天线,你能感受到它是有意图在里面,但你视觉上感受到的比例关系和韵律感,像两条向左右两边推的水波纹。”

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想象不出来?来看看“微缝天线”本人吧!

解决了天线,Ann 即将要面对手机设计的“老大难”——如何更好地安放一枚摄像头。“我们知道消费者的痛点,人人都希望摄像头不突兀。但你究竟使用哪种解决方案呢?我想用一种切割的方式,通过拼色、镶嵌,让它和机身进行融合。”

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摄像头不是想放哪就放哪,如果不讲究人体手持习惯,拍出的照片可能80%都会被手指挡住。

工业设计非常强调完成度,设计师需要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比如天秤放在那儿,里面放了一些沙子,多一点、少一点都是打破平衡。这种刚刚好的感觉,就是设计的完成度。”Ann 希望每一个用户都能平等地享受 OPPO 设计的核心理念——适众之美。


别纠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对了

天秤的两边是平衡的关系。其实不仅仅是设计需求和技术能力,有时候更是思想意识的选择。

“做设计有的时候是一个选择题,像人生的选择题一样。我们似乎知道标准答案,实际上真正做选择的时候非常难。我经常会引用一句话,‘弱水三千方取一瓢饮’。找到最适合的‘这一瓢’就像拿到正好缺角的那一块拼图。”

现在,我们正经历着人类有史以来最高速的科技发展,在这种指数级迅烈更迭的环境里,我们的审美也在相应变化。在最遥远的年代,一个土陶上的纹路是艺术,一块玉石能被雕刻成某个形象是艺术。但当人们学会了冶炼技术,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这样极为精巧复杂的形态是人类技术和艺术能力的最高体现。

工业革命以前,我们以追求繁复、精美、尊贵为美。“那个时候你拿手机给一个人,他会觉得没有巴洛克的图案,这个东西怎么能看呢?我们这个时代一定有人们所共知的基础,要拿它作为约定的准绳才能解决问题。”Ann 说。

但现在,经过近百年来的技术革新和艺术运动的同步推进之后,我们开始欣赏极简、富有质感的材料之美和抽象留白的意境之美了。就像中国古代山水画,寥寥几笔,远山近影,大量的留白,反而给人无限想象空间。

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极简主义建筑大师约翰·帕森的空间设计

简单点,再简单点,再再再简单点……承认吧,这才是现在人们的默认要求。

Ann 把自己定义为生活的发现者。她每天要涉猎大量的领域,去观察不同的领域里有没有可能带来消费价值、使用价值、情感价值以及心理认知价值的机会,然后再看能不能进行合理的采样。

最近她去了日本,在那里找到了一种“诗意的极简”和“带有节制的控制感”。她发现日本园林的“枯山水”受限于庭院面积,用石头表达山峦,用白沙表达河流,在方寸间勾勒出千岩万壑。其方法就是写意和象征。一壶茶,一个人,坐着冥想,意境就出来了。

Ann 用两个字去总结这种感觉:“轻”和“究”——“轻”是轻松,我们不会去做让人有压力的设计。“究”是讲究,追求细节的精致而不是刻意炫技,也许乍一看并不显眼,但是琢磨细节又耐人寻味。“究”是过程,“轻”是结果。

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枯山水是充满诗意的,连带以此为灵感设计的 R11 微缝天线也很有意境。

Ann 也把这种“诗意的极简”带入了 R11 的设计中。“我们把感光元器件尽可能做到看不见,用技术解决掉会干扰用户的视觉元素。比如微缝天线含的技术难度就非常高,这个技术行业里没有人做,我们是带着实验性质在做这个东西,就是为了做到极简。”

“这就是所谓的‘深入浅出’。一种有意境的简约。”

Ann 采访过很多服装、建筑等各领域的设计师,他们都比较认同一个说法:设计不是无限自由的发挥,而是在一定的情境映射下完成。“我做之前就知道手机设计是非常有难度的工作,因为空间小、限制多。十几年前手机的外形差异很大,但现在大众对手机的认知和审美越来越趋同,对设计师而言也越来越难。”尽管如此,她希望通过手机这样一个小小的载体,通过对 R11 的巧思设计,也能让人在使用时感到平静、优雅、以及轻巧的未来感,能去怀抱内心深处对生活品质的渴望。

就像 Ann 在日本岚山时,她买了一杯咖啡,坐在河边吹着风,看着河水,一切静下来,你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所拥有的感受而感动。

“那一刹那 R13 的样子出来了?”我问刚刚完成 R11 设计而终于松了一口气的 Ann。

“我觉得可能是 R33。”


后记

一个月以后。

R33 虽然还没有问世,但是 R11 倒是有所“进化”。试着想象一下:红蓝撞色、18K 镀金队徽、3倍复杂工艺……把这些全新设计元素组合到一起,也就是巴萨限量版R11的模样。

然而,研发设计的背后却历经各种挑战。如果用数字来表示,那就是0.618、200与3、0.1与0.4。

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0.618——背面的 18K 镀金队徽并非随意而放,而是遵循0.618黄金分割比例置于黄金分割点上,既凸显巴萨精神,也不会因为上部蓝色色块过大显得头重脚轻。

200与3——要是没有前后200多次的调制,外加3次阳极氧化遮蔽工艺,你可能就看不到细腻到每一微米的红蓝撞色了。

0.1与0.4——为了让红蓝交界边缘的视觉和手感都更平整,去除阳极氧化着色带来的边缘不平整毛刺,特别采用精度极高的钻切刀,对“交界处”进行0.1毫米深、0.4毫米宽的切割,以达到最完美的分量感。

这些种种,也应证了那句“看似简单的撞色效果,需要克服诸多技术和工艺壁垒带来的约束。”

果然,创新的背后更多是魄力。


插画: Pencil Bryan


手机设计师的故事:创新的背后多的是魄力

想看到更多的“明星视频”和“时尚资讯”吗? 请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推荐阅读:苹果手机验机软件